close

不知道大家有無長期消化不良,胃酸過多,胃酸逆流,腹脹,便秘,胃痛....等困擾?!
這次回台灣例行性的去醫院做了全身健康檢查,
其中有一項糞便檢驗的項目,是以前沒有想過要做的,這次追加的項目,
檢驗結果發現呈陽性,醫生懷疑我是否感染了十二指腸幽門桿菌,
或是曾經感染過,身體產生抗體現象,
為了安全起見,
於是第二天又做了一次糞便採樣檢查,
結果,我是前者,
我體內的幽門桿菌量,指數過高,
本來不想把自身的隱疾跟大家報告搞得人盡皆知,
但最近不只一次看見很多朋友有胃酸過多,胃不舒服的現象,
所以難忍雞婆的個性,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
或許不一定是相同的情形,
但希望大家不要忽視這個幽門桿菌長期對人體的傷害~
以下是醫師提供給我的幽門桿菌相關知識,我做了些概括性的重點整理:
[胃幽門桿菌增加引起發炎]
幽門螺旋桿菌與腸胃道的關係,被視為廿世紀結束前消化醫學界最重大的發現,
人體中除了胃黏膜及附近相關區域外,口腔牙菌斑也能找到此菌!
[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寄居胃黏膜表層,會使胃酸分泌增加,引起發炎反應。
破壞胃黏膜保護機轉,使胃部容易發炎,甚至潰瘍。
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很容易出現消化性潰瘍症狀。
[感染途徑]
研究發現,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可能經由人與人接觸及消化道飲食而傳染,如:唾液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受環境衛生影響。據統計,全球約有半數人口感染此菌。
國內老一輩的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高逹六至七成,新一代僅有三至四成,
但非洲部份國家的盛行率可能逹八至九成。
[檢查及治療方式]
幽門螺旋桿菌可經由血清抗體檢查陽性,再以胃鏡,同位素呼吸測試法,糞便抗原試驗作檢驗。
世界各地訂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原則。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個亞太國家的胃腸科醫師在新加坡逹成亞太地區幽門螺旋桿菌醫療準則。
認為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有併發症的潰瘍患者,只要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證據就應接受治療。
根據亞太治療共識,建議使用三合一療法,可逹到九成的治療率。
三合一的標準藥物是潰瘍用藥 質予幫浦抑制劑(簡稱PPI)加兩種抗生素(常見藥物為開羅理黴素和巨環類抗生素),
每天服藥兩次,治療一至二周,治療率高達九成以上,
但由於部份患者服藥後可能腸胃不適而自行停藥,將影響藥效。
[預防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只是造成消化道疾病的病因之一,
要能徹底解決個人消化道患疾,最重要的是個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戒煙,停止喝酒,三餐正常且定時定量,減少剌激性食物的攝取,
同時適當的運動,以及減少緊張和工作壓力。
衛生習慣方面建議使用公筷母匙。
如有腹部的不舒服,請大家儘早向你的腸胃科醫師求助,以免延誤病情而不自知!
這次回美前拿到檢查報告,很不幸的感染此菌,因為會經由唾液傳染,
所以我身邊的人,老公,娘家全家人也得跟著檢驗,
幸好老公的檢查報告很正常,含菌量低於標準值。
而我呢!
在連續七天,早晚服用了3種抗生素後,
終於擺脫了長期消化不良及經常性胃痛的不適感。
台灣婆家長期以來都有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老實說,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回娘家受感染,或是吃外面,或是更早以前就有了,
因為我長期消化不良,常常覺得胃脹氣,肚子脹氣,偶爾還會胃痛,
夜晚入睡還有輕微胃酸逆流現象,或是打咯,
一直到被檢查出來,才知道罪魁禍首就是它~
平時小小的毛病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忽略,也不會想要特地去看醫生,
幸好我還沒嚴重到胃潰瘍,或是胃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呀!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平時有什麼小毛病都不要掉以輕心,不要嫌麻煩,
因為健康才是無價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