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氣涼了~來碗熱呼呼的肉骨茶吧!
蒜味十足的肉骨茶,
熱熱的喝,身體也跟著暖暖的了
前些日子老公說很懷念兒時去新加坡遊玩喝的肉骨茶,
肉骨茶,對Angela而言,
還真是聽過沒吃過呢!
肉骨茶口味的泡麵倒是吃過不少~
昨天去超市看到了肉骨茶中藥包,
馬上買回家來試一試!
材料
1.小排骨10~12塊(兩人份,可吃兩餐)
2.蒜頭 6~8粒
3.乾香菇 3~5朵
4.大白菜5~6葉
5.金針適量(我買不到,所以沒用)
6.水約6~8碗
7.肉骨茶中藥包(1包)
含 玉竹,黑棗,熟地,當歸,川芎 等等
調味料
1.鹽適量
2.雞粉or 烹大師少許
準備工作
1.將小排骨洗淨,川燙去血水,再洗淨備用
2.剝皮蒜頭 6~8粒(可拍碎)
3.乾香菇3~5朵洗淨後泡冷水備用(香菇水留著)
4.將5~6片大白菜葉洗淨,切成一口吃的大小
5.將所有中藥放入棉布袋內綁緊備用
作法
煮一鍋滾水(含香菇水),放入上述所有食材,以小火熬煮,待排骨熟透,
加入適量鹽,雞粉調味即可!!
今天我用燉鍋煮,熬了2小時,
蒜香,菇香,排骨香,全部融和到湯頭裡,
結合濃郁的肉骨茶中藥香味,
好喝的不得了哦~
連老公都說有像小時候喝的味
燉煮好飲用前可將中藥包撈起,放涼後冰冷凍可以再用一次唷!
有時間可以再下個細麵加在湯裡,就成了肉骨茶麵囉!
第二天再熬一次,蒜頭整個化開,湯頭更棒了~
濃郁的肉骨茶,真是秋天溫補的好滋味~
肉骨茶的小故事(老公版)
宅夫回憶去新加坡玩,導遊口述給大家聽的...
話說新加坡從很久以前就是個貨櫃集散地,
當時很多中國貨櫃都會運到新加坡再轉運到其他各國,
當地的碼頭工人很窮,天冷卻沒錢買昂貴的中藥材,
搬運貨物耗費體力,又欠缺進補,
只好利用搬貨時撿掉落地上的碎中藥渣,
再加上碎骨頭熬成湯來喝(沒錢買排骨)
後人將這個味又多加了許多料下去,
就變成了肉骨茶了~
老婆:那為何不叫肉骨湯咧,要叫肉骨茶?!
老公:我也不知道...你想嘛,全部的料都是碎渣渣,熬出來哪算是湯啊?!
老婆:咦,聽起來還蠻有道理的耶~噗~
老公:所以當茶喝還差不多
老婆:......默默上網驗證結果......
肉骨茶的由來(維基百科版)
「肉骨茶」原是馬來西亞華人的一大發明,清末時期,
那時的華人為了逃離國家的動蕩不安,紛紛遠涉重洋來到了南洋謀生計。
那時的馬來亞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在馬來亞搜颳了許多的資源需要運送回英國,
於是在巴生(離首都吉隆坡30 公里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碼頭。
不少華人由於知識水平不高,來到馬來亞也只能以勞動換取薪資。
在巴生河谷採挖「錫米」的華人,為了維持長時間的體力消耗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需要進補,
但他們不捨得購買些昂貴的中藥食譜。
於是便用豬骨和一些普遍常用的中藥,以及一些家傳的偏方一起熬成湯,
這就是最早的肉骨茶。
當時的中國人也把藥湯稱為「茶」。
肉骨茶不但美味、營養豐富,
還提供於所需的能量,並且能抗風濕,又能耐饑餓,
一下在就在勞工間流傳起來。
漸漸地,肉骨茶就成了新馬兩地人人喜愛的美食。
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
海南肉骨茶有較重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藥材味。
老婆:嗯,肉容差不多耶,小時候聽到的故事,能記成這樣還算不錯!
來來來...老公多喝幾碗補補腦哦!
肉骨茶的煮法(維基百科版)
桂皮 1塊, 杞子 5gm, 黑棗 2-3粒,
甘草 2gm, 陳皮2片, 八角2粒,
羅漢果半個,大茴香, 花椒,
白鬍椒各些少, 當歸2片, 黨蔘15gm,
川芎3gm. 蔗200gm. 連衣蒜頭成個.
以上材料用布袋裝好. (材料份量係參考用, 可以依照自己喜愛加減.)
一字骨排骨1kg. 豆泡或油炸鬼隨量.
排骨先出水. 藥料袋,
排骨用2公升水煲滾後轉細中火, 以保持僅僅略為滾起.
除咗排骨之外,豬舌﹐豬腸﹐冬菇、元貝﹐杞子等可同時放入冷水內煮,
注意如果太猛火煲, 湯好容易有苦味.
大約煲一個小時. 將肉類煲到有咬口, 肉骨保持相連。
香氣逼人的肉骨茶,來Angela家一起喝一碗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